乘车辗转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一晃已是十多年了。我的身影早已淹没在这浮躁与喧嚣之中,回望已找不到我原来的身影。油然渴望证明我还在,想勇敢跳出这片浮躁与喧嚣。流浪去吧,去寻找逝去的年华。而立后之人了,却一次次怯生生地退缩……
陌生的城市依然陌生,网络是寻找寄托的居所,浏览着流浪者的足迹。莫名燃起流浪的冲动,或许这是证明我在的最好的方式。无数次计划与放弃,折磨着我驿动的心。终于有一天,“老铁”,一个让人觉得踏实的名字,闯入了我的视线,我想他或许可以引领我,找回逝去的年华。因为他们翻山越岭,亲近自然,是那么的有激情与冲劲。我需要这种元素——自然的元素,我来自自然,与自然亲近将是我在的证明。
于是,我就有了第一次的户外茶山行。“爬山”这两个字,对于从山里长大的我来讲并不陌生,甚至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小时上山砍柴、摘野果,那是常有的事。但毕竟是二十年前的事,生活早已磨钝了我的锐气。所以对茶山行还是有些担忧,在茶山行的前夜,我曾有一瞬想放弃。庆幸,没有!
踏上茶山户外的行程,一群素未某面的“驴”,却有一颗向往山林的心。一个多小时后,到达了西岸,那是我熟悉的地方,曾驾车到过这里吃饭多次。老铁教新人使用登山杖,强调山野行的相关事项,接着一个野狼带我们这行新人做起了准备活动。就此向茶山进行!
我没有多少兴奋,或许是老新人的缘故,几个年轻小伙倒是压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全力向山林奔去,投入山林的怀抱。山之幽静,林之茂密,清香没有铜臭,绿油洗刷尘俗。身在山林,我心宁静。登山的开始就是一段急升,跟着年轻力壮小伙们前行,作为小组长的海浪瞻前顾后,关注着队员的行进状况,看到如茵拖在后队,呼声着前队等待队友。两度呼喊,两度等候,如茵甚觉难受,队友伸出援手,分担如茵的行装。如茵担心拖累队友,最终还是选择了下撤。(后觉得急升来得太快,应慢慢适应,队员过于兴奋,没有掌握节奏,拖垮了如茵。)终于,走完了急升段,全队休整补水,回望走过的路,有一丝的成就,俯看山下,风光尽收眼底,几部单反也咔嚓着,记录那片片山体绿意。
再度出发便是穿越丛林,丛林中穿梭,某人说犹如特种部队在前行,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慢的特种部队了。乌云突然铺天盖地而来,哗哗的雨渐起,不太大,队员们陆续披上雨衣,而我任由雨淋,我喜欢淋雨的感觉。新人就是新人,带雨伞的队员,发现在丛林里雨伞就是废物。雨间歇了一会,更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真正的暴风雨袭来,领队提醒因雷电必须快速走出丛林。走出丛林,黑云压山而来,暴风雨毫无怜悯地考验着新人,也在“教训”着新人,我没穿雨衣,奔走在暴风雨中,想起高尔基的《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默然奔向前……
暴风雨后,山林洗刷如换新装,更绿、更清、更美了!不管是穿雨衣的还是没穿雨衣的,都让暴风雨肆虐得“失”了身。拖着沉重的衣裤,举步有些维艰,进入机耕路,行进速度加快,终于有了人烟,从仙境归来,我们还在。乐安村补给站,到了,三个小时的爬行,一顿茶山鸡宴,我们就是坐上宾。席间欢声笑语不少,领队趁等开饭间隙,向新人传授户外行山经验,真是获益匪浅。
饭后休整,再度出发,走在机耕路上,是轻松的一段,两旁的芦苇锋利的锯齿,使不穿长袖衣的新人,苦不堪言,逼着举手投降,以求安全渡过。领队提醒行进速度加快,以安全穿越塌方地。不太辛苦的行进,补水休整一会,便到了发射塔急降区。集合全队,领队传授急降心得,收起登山杖或用一根并调长,有手套的戴上,以免划伤手。安全急降,又是一段机耕路,完成环线,顺利回到出发点。打点行装,踏上归程,队友们分享着户外心得,新人意犹未尽!我对山野一见钟情,不觉恋上户外,爱上了阅行!
后记:
实践出真知。人们常常不能准确估算自身的能力,而因此陷入困境。只有在前人的经验中、更在实践中,才会有更新、更深的认识。“爬山”,你或许会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活动,但难度不大的茶山行,相信也能让新人对爬山有新的感悟与收获。
庆幸我没有放弃,走出了亲近自然,皈依自然,证明自己存在的第一步,让我对登山有了新的认识(当然是初步的认识),对山林要常怀敬畏之心,亲近自然而不是为了好玩为了征服;同时还能结识了一帮陌生的朋友。
“登山”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安全、环保必须牢记,团队意识亦是不可或缺。当下,以人为本,安全在首,登山如何才能安全?应该要有更多的思考。前人之述备矣,谨记不可忽略老驴经验,不可高估自己的能力,不要忽略装备的重要,装备不是为了有型帅气,而是安全的有力保障。
溪风 / 文
阅行户外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转载于 阅行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