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en Denny的《优胜美地60年》(Yosemite in the Sixties、T.Adler出版社、美国、2007)
Glen Denny的《优胜美地60年》(Yosemite in the Sixties、T.Adler出版社、美国、2007)是一部非常棒的攀登摄影题材图书。看到书见到老爷子后立即有了专题动机,这本书收集了许多早先未出版的美丽照片,是对优胜美地攀登的黄金岁月的致敬。2011年下半年,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的电影将推出.
Yosemite Quicksliver
优胜美地的那些事儿
主笔/陈睿 马德民

Ansel-Adams-1942-Yosemite Valley Clearing Winterstorm.
优胜美地创世纪
The Yosemite Genesis 1869-1934
话要先从Yosemite的中文译名说起。
标准的地名翻译是约瑟米提,但其他的译法:优山美地、优圣美地和优胜美地更传神,眼前立即出现一副草木润泽、落英缤纷、山灵水秀的山水画卷,优胜美地,还有比这更美的名字吗?
我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了对优胜美地的解释——“印第安人在优胜美地的居住历史超过9000年,在最后的1000年里,这里是Milwok印第安人的家园,他们是Ahwahneechee的一支,而Ahwahneechee的意思是山谷看上去就象是一张裂开的嘴,这是对冰川切割内华达山脉的一个形象的描述”。
优胜美地属于内华达山脉的一部分,公园中心的山谷是由冰川和Merced River切割形成的。四周围绕着巨大的山峰,山的形态各自不同。这里不仅仅是美国最著名的攀登圣地,也是徒步路线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徒步Half Dome往返路程27公里,在出发前装背包就很有讲究,如何达到水和食物的最佳配置,也算是美国户外徒步的经典路线和摄影爱好者的必选之地。
每年优胜美地会发生100多起攀岩事故,其中大约有15-25对攀岩小组需要 紧急援助,如出动直升机以及救护车。到优胜美地,经常会看到不少游客无所事事地仰望天空,他们只是在尝试用肉眼观看悬挂在光滑岩壁上的攀岩者。历史上首次登顶El Capitan的人就是在攀登途中度过感恩节的,他们在岩壁上用火鸡和葡萄酒庆祝。这个细节容易让人对着火鸡和美酒浮想联翩,却全然不顾在岩壁上的45天和凿至岩石上的675个岩锥以及125个膨胀螺丝。

1903年,罗斯福总统和缪尔在优胜美地公园,此总统是探险爱好者.
漫步在优胜美地水杉丛林,最有意思当属邂逅巨树隧道。百年前的人专挑巨大美洲杉凿通大树底部树干, 然后赶着马车或者驾驶老爷车, 争先恐后地来玩这样一个游戏,看谁能顺利钻过树洞。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却曾是不少人的梦想——美国畅销书作家Bill Bryson在《迷失的大陆》一书中列举其五大童年梦想:让时间停驻的神力、X光似的透视眼、把兄弟们变成自己奴隶的催眠术、邻居女孩突然脱光衣服,与这四个超现实美梦并列的第五梦就是看北加州的巨杉隧道。
走一个多小时林间山路就可以看到奇树隧道。其实凿开这个隧道不用花大功夫,长寿的美洲杉看上去是如此强壮的植物,每个人都想象它们将是最好的家具木料。当锯木工人终于用飞快的锯齿把它们无情撩倒时,人们难以相信这庞然巨树轰然倒下时竟然木屑四飞。原来它们是一种劣质的木头,其材质只能用来做牙签。丛林入口的竖立了一块牌子“因为脆弱,所以长寿。”便显得颇为意味深长。
今天,人们看到的优胜美地和百多年前相差无几,这一切要归功于约翰•缪尔,他被认为是优胜美地的头号攀登者,他远离人群独自攀爬一生几乎爬遍了优胜美地峡谷中的大小山头,被后人称为优胜美地之父。约翰•缪尔一生致力于保护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中的Hetch Hetchy山谷,1903年,他邀请当时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来到优胜美地,这直接导致了这里被建立为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优胜美地的姐妹公园是中国的黄山,相比之下优胜美地只对旅客开放一小部分,整个优胜美地的北部和东南部现在还是荒原状态,这一切都赖于缪尔当年的努力。
1869年,约翰•缪尔第一次Solo了教堂峰,James Hutchings也在同年尝试Half Dome,他发现如果有工具辅助才有可能登顶。1875年,铁路承包商George Anderson在Half Dome东侧用锤子敲出手点和脚点,并在困难处钉入建筑铁路用的有洞的膨胀螺丝,再用绳索连接起来上上下下。这次攀登花了好几天时间终于成功登顶Half Dome,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站在 Half Dome上的攀登者。
1931年,Sierra俱乐部的精神领袖Francis Farquhar邀请英国登山家Robert Underhill来传授基本登山技术,他第一次把欧洲的攀岩技术带到美国,彻底改变了美国的攀登形态,也奠定了优胜美地攀登的基础。他把肩式保护、下降、人工攀登等绳索技术传授给Sierra俱乐部的成员,包括Dick Leonard、Bestor Robinson、Jules Eichorn等人。在此之前,人们攀登优胜美地的大多数路线是角度不大只需要徒手就可以完成的路线。
1932年,优胜美地技术攀登元年,Dick Leonard等人创立了Sierra俱乐部的攀岩部门。虽然优胜美地并不是攀岩运动的诞生地,但是它对攀登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大岩壁攀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在若干年后已经验证。
冷兵器年代
The Iron Age 1934-1955
1934年,Dick Leonard、Bestor Robinson、Jules Eichorn首次使用岩锥首攀Higher Cathedral岩塔,之前他们曾先后尝试八次。这次攀登树立了优胜美地攀登的新里程碑,因为他们挑战的路线不只是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超出了当时的攀登水平,所以即使他们爬到一半大喊救命,也没有其他人有能力去救援。从此以后,人们开始加强训练绳索技术和攀爬的体力,挑战更难的路线,而不是只要花时间就能爬上去的路线。
Sierra俱乐部的技术骨干们很快就发现欧洲技术的缺陷,他们发明了腰式保护技术,这种技术由于接近身体重心稳定度比较高。他们还发展出一种动态保护技术,在攀登者坠落时保护者先放出一段绳子后再渐渐拉紧,这样可以避免保护者被坠落力量拖下去,同时也可以减低攀登者与绳索的负荷。瑞士铁匠John Salathe利用旧式福特汽车轮轴为原料发明了硬式岩锥,早期的岩锥由软性金属制成,受力下会弯曲,而硬式岩锥和尼龙绳大大地提升了攀登的可行性。
Lost Arrow的攀登是优胜美地最著名的攀登目标之一。它从优胜美地河谷拔起,像一只箭一样地指向天空,岩塔顶端与岩壁主体分离,所以一直是攀登者攀爬的目标。1946年,John Salathe独自挑战遭遇失败,后来又与同伴一起尝试在离顶部10米处失败了。Anton Nelson等人想出一个办法,一组人攀登岩壁主体,另一组人从Lost Arrow底座起攀,而在岩壁主体的人尝试将绳子抛过Lost Arrow的塔尖,经过近百次尝试,终于成功将绳子抛过Lost Arrow的塔尖,而由另一组人在底座接往。三个人也因此从岩壁主体的连接点靠着绳子成功登上Lost Arrow。同年,John Salathe和Anton Nelson攀登了Half Dome南侧,他们一整夜都呆在岩壁上,这也成为优胜美地第一次岩壁上的露营;John Salathe和Anton Nelson也成功从Lost Arrow底座起攀,花了五天时间完成了Lost Arrow的第二次登顶。这次攀登被称为优胜美地大岩壁攀登的典范和攀登新纪元。

Royal Robbins with Nose hardware, September 1960. Photo Tom Frost
二战期间攀登活动并不多见,但是由于战争需求使得工业技术得以提升,在战前岩锥与铁锁的数量很少而且很重,战后取而代之的是质轻的铝金铁锁。此外,战前攀登者仍是使用笨重的传统麻绳,在长坠落中很容易将绳子扯断。当时资深攀登者给攀岩新手的建议通常是“不要脱落!”,因为每次坠落都可能有致命危险。新的尼龙绳的诞生无疑是给攀岩带来一剂强心剂。攀登在英国与美国快速的发展,英国方面仍保持不钉岩锥的传统,使他们能发展出一些岩塞的技术与保护点设置的技术,比如说用绳套来套住岩角,后来甚至发展出机械式的岩塞。毫无疑问,英国的攀登方式受到很多限制,因为不是每条路线都能架设岩塞,所以他们所能选择的路线就十分有限了。同时,欧洲人仍持续热衷于阿尔卑斯式的登顶。
1950年,年轻的Allen Steck和John Salathe完成了Sentinel北侧岩壁的首攀,这是一条宽裂缝,他们必须在裂缝中穿梭上升,裂缝攀登技术也应运而生,后来这一岩壁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Steck-Salathe。Sierra俱乐部很快建立攀登记录制度,把攀登Tahquitz山发展的难度体系附在每条路线上,使得这一难度体系很快就成为美国攀岩路线难度标准,也就是今天的Y.D.S难度体系。
大岩壁时代
The Big Walls 1958-1967
Steve Roper在他的《Camp 4: Recollections of a Yosemite Rockclimber》一书里提出了一个问题:热情可以撑持一个人走多远爬多久?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有一群人走得远也爬得高,但他们的故事不太广为人知。也许是因为在世俗的标准下,再多热情如果无法兑换现金,就登不上“功成名就“的大雅之堂。
时间是1950年至1970年,地点是优胜美地,有一种排名仅次于黑熊的动物在公园里的四号营地出没。他们很脏、很臭、很赖皮——经常在露营地盘据数月不交一分钱、算准时间卷起铺盖和公园警察捉迷藏、在帐篷口随地大小便、偷营地其他游客的培根嫁祸给黑熊、在餐厅角落里狼吞虎咽客人吃剩的早饭、怀抱一天只花一美元的生活哲学穷开心……这些都是优胜美地黄金一代在开辟黄金时代时做过的事。他们是优胜美地Camp4的无赖攀岩者。Glen Denny在2007年出版的《优胜美地的六十年代》里记载了这段历史。

攀登先驱John Salethe和Yvon Chouinard in Camp 4, 1964. Photo Tom Frost
Lynn Hill成名前也曾经是Camp4成员,又被称为Salamander,当时她和其他攀岩者一样天冷时打零工,天一回暖就回到Camp4、过着一天一美元的穷酸日子。直到今天,她依然怀念那段时光,“我不是有钱人,但我的生命很富有”。不过还是优胜美地老爬虫Fred Beckey说得更狠“没有任何事可以阻止我攀岩,没有男人或女人可以阻止我攀岩,包括老婆!包括上帝!”
Camp4位于优胜美地最美最热门的谷地心脏地带,却始终维持着公园里最原始的露营习惯——带电视厨房的豪华车无用武之地,车子只能开到停车场,帐篷睡袋食品得扛进去。它也是全公园最便宜的住处,现在每人每晚五美元。从开营以来,Camp4一直保持着先来先住、不能预约的传统,因此每天天刚亮营地口就有人排队等候空位。和别人共享营地是Camp4的特色,每个营地可以容纳六顶帐篷,每顶最多不能超过六人,这样一来方便了很多攀岩者找搭挡。
1958年,优胜美地已经变成美国最热门的攀登区域,很多路线都已经被爬过了,心高气傲的Warren Batso Harding决定要爬一条足以留名千古的路线,他看上了El Capitan最突出的形状看起来像鼻梁的Nose路线。这次攀登使用人工攀登和大量岩锥,攀登总记计花费47天,历时18个月才完成。
1960年,专为攀岩设计的鞋子诞生了,它看起来就像是现在的登山鞋一般,不过它主要的功能是用来踩岩锥的。在美国和英国攀岩的发展逐渐趋向成为一项独立的活动,不再是登山的附庸。此时许多攀登路线都只有到岩顶或岩壁中途的下降点,不再以登上山顶为目的。这一年,摄影师Ansel Adams在优胜美地等待了半个月拍摄了月空下的Half Dome,成为后世永远流传的经典摄影作品。他的摄影画册《优胜美地之光》曾经销售超过20万册,而那张经典照片曾以17500美元的成交金额打破了当时摄影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Ansel Adams的Half Dome之月,经典中的经典.
1960年,Royal Robbins、Joe Fitschen、Chuck Pratt和Tom Frost第二次完成El Capitan,他们只用了六天加18个小时。
1961年,Royal Robbins、Chuck Pratt和Tom Frost首攀了El Capitan的Salathe Wall,他们只用了13个膨胀螺丝。
1967年,Royal Robbins和T.M.Herbert首攀了El Capitan的西侧。
1958年
El Capitan的首登
优胜美地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攀岩圣地之一,El Capitan的险峻岩面和花岗岩柱吸引了诸多攀登者。二战后,Willi Unsoeld、Allen Steck、Mark Powell和Royal Robbins等人开始了属于他们的优胜美地黄金岁月。
1957年,Royal Robbins、Jerry Gallwas和Mike Sherrick花了五天从东北侧爬上Half Dome完成首登。其他攀登者很失望,雄心勃勃的Warren Harding计划攀登不可能完成的El Capitan。1957年7月4日,Harding和Mark Powell、Bill Dolt Feuerer开始攀登,一周后他们只爬了三分之一,Wally Reed和Allan Steck也加入进来。很快公园管理处叫停了攀登,因为有人抱怨驻足观看攀登的观光客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阻塞。活动直到秋天观光客减少时才又开始,技术最好的Powell脚踝粉碎性骨折又使攀登遇挫。
来年春天他们又回来了,Wayne Merry的加入和Bill Feuerer的实验攀登工具对攀登很有帮助。他们又得在夏天停止攀登,等到秋天再来挑战。1958年11月1日,由Warren Harding、Wayne Merry、George Whitmore和Rich Calderwood组成的队伍开始最后的攀登,Wally Reed帮忙在周末运输,漫长的攀登使得Calderwood退场,Merry Whitmore和Harding 还在继续攀登。11月11日的傍晚,他们已经爬到最后峰顶悬岩下的岩阶,Harding决定晚上继续攀爬。经过几个小时,他在凸出的悬岩钻洞,放进固定点,架好绳子,爬了几吋后开始钻洞,11月12日早上六点,他钻好最后一个固定点然后爬上悬岩到达峰顶,终于完成了历时18个月以来的攀登。
然而争论才开始,在岩面上的全部时间是45天,放置了675个岩锥和125个膨胀螺丝,有些批评家甚至评论这次攀登为“耍特技”和“玩把戏”。今日个别攀登者之所以能在一天完成Nose的攀登,值得注意的是当初18月的攀登已经把所有错误找出来,那些错误使得今日的成功变成可能。

Glen和Fred在观天相.
太平盛世
The Halcyon Days 1967-1974
1960年,Yvon Chouinard在他那本著名的《优胜美地的垂直空间》一书里预言了一个新的优胜美地时代的到来——随着新技术在世界广袤的花岗岩各地区的应用,优胜美地峡谷的未来将不在优胜美地了。实际上,从1967年开始才标志着美国大岩壁攀登新纪元的开始。在优胜美地训练积累经验后,攀登者们开始在遥远的世界各地的高山地区开始应用优胜美地大岩壁技术挑战不可能的路线。这是一个攀登光辉岁月的来临,一个崭新攀登理年的诞生,岩石艺术家们开始在中高海拔、长距离、多绳距的大岩壁上开创时代。
被称为抱石之父的John Gill是优胜美地鼎盛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公认为是第一个纯粹的体育方式攀登者。他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物,他的言论和行动都比他的时代提早了20年。他留下了众多的抱石路线,将镁粉和动态窜跳动作引入攀岩,留下单指引体和单臂水平支撑的动作,在当时只有高的、长的、到达顶峰的路线才称为“攀岩”的大环境下,他积极致力于新理念,投身于抱石路线的开发和攀登,找寻自己的攀登方式,无数后来者受到其精神力量的激励和鼓舞。1957年,John Gill完成美国第一条5.10路线,1961年完成相当于5.11d/5.12a的抱石动作THE THIMBLE——这在没有攀岩鞋的时代是不可思议的难度级别。
Jim Bridwell是优胜美地大岩壁黄金时代的先锋人物和代表人物。他的攀登把优胜美地的技术提升到更广阔的环境,Jim Bridwell和Steve Brewer在1978年以阿尔卑斯方式完成“压缩机”路线的第二次攀登;1981年,Mugs Stump和Jim Bridwell首登了阿拉斯加雄鹿之牙的超高难度。1978年,Jim Bridwell攀登550米的路线Sea of Dreams,最难的A5攀登中他是用耳朵听来爬的——攀登路线时极力避免打孔,而只用岩壁上微小的起伏攀登。这些起伏很细微,加上视角原因已经用眼睛看不出是否可以用岩钩。Jim Bridwell发现自己多半是用听觉来判断钩子是否能支持向上的每一步,半盲地踩着声音和岩石的波浪完成他的A5路段,达到了只要能想象出岩壁上的一条线就能攀登这条线的境界。
1968年,Royal Robbins首次以独攀方式完成 了El Capitan的Muir Wall,共计29个绳距,使用了30个膨胀螺丝;不久后Nose也以独攀方式完成了。

Yvon Chouinard的第一本装备产品手册封面是中国山水画的元素.这个公司后来发展为BD.
1970年 洁净攀登运动
1970年,岩塞自欧洲传入美国,刚开始的人工岩塞(Nuts)并不如岩锥可靠,美国攀岩者大多不愿意使用它。直到John Stannard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岩壁裂缝被岩锥破坏的满目疮痍,并建议攀岩者要使用岩塞避免使用岩锥才能保护岩壁。这篇文章立刻引起广大的回响,几乎一夜之间洁净式人工攀登、非破坏性人工攀登成为攀登大岩壁的主流方式,厂商随即大量生产岩塞。
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攀岩者开始来到优胜美地朝圣,学习优胜美地的攀登技术,并进而发展出自己的技术。但是美国的自由攀登岩塞设置还是不如英国的设置效率高,这一切直到弹簧类岩塞的发明后才逐渐改观,同时一些厂商开始生产兼具吸收冲击力与强度的新一代尼龙绳。
1973年,Ray Jardine从Greg Lowe兄弟的构想中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组弹簧类岩塞SLCD(Friends),原本Ray Jardine都在与5.8的路线搏斗;但当他开始使用Friends后陆续完成了5.10以上的路线,当时的攀岩者都认为使用Friends来爬是一种作弊行为,但是不出几年后几乎每一个攀岩者都开始使用SLCD。人工攀登方式的难度等级以A开头(例如A1),而不使用岩锥(使用Friends或其它岩塞等)的人工攀登方式难度等级以C开头。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明和革新攀登装备成为优胜美地的攀登传统,并在70年代结出了硕果。RURP是Yvon Chouinard在1960年的设计,Realized Ultimate Reality Pitons的字面意思说明了这是“领悟极端现实”后所使用的(当然一定是毫无选择下才会用的)。RURP用于小而浅的岩缝,当其它保护装置无法使用时,一般来说仅能勉强支撑身体的重量,无法承受坠落。其实,早在40年代,John Salathe就发明了用在中裂缝的Knifeblade岩锥,并以Lost arrow这座优胜美地著名的花岗岩柱命名,这类岩锥今天已经变成行业标准。
1957年,18岁的Yvon Chouinard开始了他的自己制造攀登装备的实践。刚开始,他把自己制造的产品放在汽车的后备箱里带到优胜美地,很快这些精巧的设计就吸引了一大批攀登者。Chouinard生产的岩锥采用了坚硬的锻造铬钢,坚硬且耐久,深得攀岩爱好者的喜爱,同时也给大岩壁及长时间攀登带来了难得的机遇,1958年,在加利福尼亚,Black Diamond公司的前身Chouinard装备公司成立了。Chouinard早期的产品主要是锁具,简单高效,轻巧耐用,性能出色等诸多特点迅速成为当时攀登器械的普遍标准。进入到60年代,这些标准再次被Chouinard以革命性的创新产品反复验证。1968年,Chouinard推出世界第一个刚性前齿的冰爪,使得前齿攀登更为灵活可靠,同时这种攀登方式也为更多人所接受。1969年,Chouinard经过反复思考和测试铸造了世界上第一把弧形鹤嘴型冰镐,可以适应各种冰雪地形攀登,这一发明也推动了攀冰运动的发展。

清洁的精神.
1972年,Chouinard在装备目录上刊登了清洁攀登的文章,低冲击性攀登理念被首次引入登山运动,为了使攀登的山峰更加干净清洁,该理念提倡不使用永久性的锚点和岩锥。为了配合这个理念,Chouinard 推出新型Hexentrics和stoppers,不但简单易用,而且可以反复使用。直到今天,仍然成为Black Diamond的经典产品。在70年代后期,Chouinard又发明了一种新的管状冰锥,它的诞生为攀登提供了更安全更迅速的保护。
Chouinard为优胜美地的黄金岁月贡献了许多奇妙的发明,比如说用来攀登空白的岩壁的钩子,这种U形金属工具开发出许多不同的形状用来抓住岩石的边缘或小岩洞。攀登奇才Jim Bridwell也设计了一系列形状似鸟嘴的浅岩缝K系列,可以很稳固的咬入浅岩缝和小岩洞中。现在,Chouinard hook和Bat hook这些以设计者名字命名的岩钩依然在频繁使用。
1973年 Half Dome的自由攀登

HALF DOME 一印象.Renan Ozturk作品.
又要离开这个很棒的落脚点了,我讨厌那种失去安全的感觉。绳子从我的腰际垂下,连着斜下方山崖的Dennis,他很牢固地把自己固定在一个60厘米宽的岩石突起上。在我们之间一大串铁锁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看起来就像是一些特大号别针,把绳子别在岩壁上的保护点上。最近的一个保护点在我下方三米处,而这个保护点距离Dennis15米,距离地面300米。我们正在沿着优胜美地的Half Dome西北壁向上攀登,这里被John Muir称为“极端”。
从底部向上看,这个陡峭的岩壁从云里直接挂到地面上,如同一幅硕大无朋的花岗岩壁画。没有人不惊叹雕刻这个作品的巨大力量——地壳运动、水流侵蚀以及冰川切割。对每个人而言,这座高耸云中的600米大岩壁都是美的,而对一个攀岩者而言,岩壁的诱惑简直不可抵挡。我们现在就在进行我们第二天的攀登。
1957年,第一次尝试从Half Dome的西北面攀登后,已经有人越来越多的完攀过,但是从来没有人像我们这样攀登过。我眼前是一条四厘米宽的裂缝,看不出有多深。我拣了一块比大拇指还小的铝制岩塞,它大约只有四厘米厚,尾部连着一个比鞋带还细的钢索圈。我小心翼翼的把它塞进裂缝上比较窄的部分,然后用力拉尾部的钢索。我不得不把全部的体重加在这个东西上,即使这样做有可能让我坠落下去。我把绳子别进钢索,然后冲着Dennis喊,“放绳子!”
随着我的下降,绳子变紧,我沿着斜对角方向“走”到了岩壁上一个很小的突起处。这时我的位置在Dennis右边很远的地方,比他高一些。我长出一口气,Robbins横越的第一部分完成了,这意味着我们在这个大岩壁上的攀登过半。这个横越因Royal Robbins而得名。16年前,他带领一支三人队伍进行了第一次成功的攀登。他们创造了北美最长距离和最大难度的攀岩纪录。“在岩壁上度过五天四夜,我们真的吓坏了,因为我们以前从来没做过这样的事”,Robbins说。
我能理解他们的感受。在尝试未知领域时,恐惧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同样也在尝试一些前人没做过的事情:攀登同样的岩壁却不用一颗岩锥 。
岩锥是攀登时敲进石头起支撑作用的装备。尾部被敲成环形,就像铁路上的道钉那样。人们一直认为如果没有岩锥和膨胀螺丝的帮助,长距离攀岩是不可想象的。至少,攀登者要带上它们以防万一,正如一个澳大利亚登山家描述攀岩者的这种预防措施时所说的——他们把勇气装在背包里。
我们这次用一种能塞进岩石缝里的小铝合金块代替岩锥起保护作用。这种金属块用一个手指就可以很容易的从石缝里取出来,什么都不会留下。这种被人们称为岩塞的东西,其实是一些呈各种多面体的铝合金锲子。岩塞的使用是从十多年前的威尔士开始的,第一批使用者在去Snowdon峰的铁路边拣各种尺寸的螺母穿上细绳用。规则的机器螺母被塞进岩缝后,可以当作安全的锚点来使用。现在,有了为攀岩者特制的岩塞,有各种尺寸可以选择,最大的岩塞可以用在6英寸宽的岩缝上。在一个理想的岩缝上,岩塞的附着力甚至比岩钉还要大。但是,可以用岩锥的地方远比岩塞多。
我开始并没有意识到我们这次将完全依靠岩塞来攀登,直到在岩壁上爬了一个上午后,Dennis在下面冲我喊:“我们找遍了所有的包,一个岩锥也没找到!我们一定把它们忘在下面了!”Dennis显然不是个说谎高手。作为一个长距离攀岩老手,从北极山区到安第斯山脉,他的经历丰富到不可能让他在这些小方面犯错误。装备是他和另外一个伙伴Doug一起整理的。我立刻意识到Dennis的意图:我们不能从背包里得到勇气了,我们进行的是一次真正的探险。
现在是我们的第二天,轮到Doug来开路了。我在Robbins横越的中部看他在上面独自苦战。他正徒劳地想把岩塞放到我上方三米的一个光滑石缝里,我不禁想是不是我们只能到这里了?
Doug的右腿开始像台老式缝纫机那样抖个不停,他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下。在这样的地方通常应该打入岩锥,然后用器械攀登的方法上去——挂一个绳梯到岩锥上顺着绳梯向上爬,然后再打一颗岩锥再挂绳梯逐步上升。Doug 实在找不到适合那个光滑岩缝的岩塞,于是他决定换一个方法。在Dennis松开绳子时,他横移到侧下方一个仅有几厘米宽的裂缝处扣住。
当Doug离开绳索和锚点的支撑,仅仅利用手和脚开始自由攀登时,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好在他爬得很快,发现了一个极佳的岩缝放进岩塞后,一辆汽车掉下来都能吊得住。岩塞给了Doug很大的信心去继续自由攀登,很快他到达有半个人行道宽、长达30米的岩突,艰难的Robbins横越被我们抛在了后面。
Doug又放了几个岩塞做保护点,然后他把挂在另一根绳子上的一些东西提了上来——宿营装备、食品以及装在塑料壶里的水。我和Dennis也上来帮忙,并把自己也连在那些保护点上。今天早上的进度让人满意,午餐也不错——有熏肠奶酪和一些硬糖。环顾四周,我开始想起我拉Doug入伙来攀登的情形。出于对岩锥和器械攀登的一些看法,他开始礼貌地拒绝了我。他不愿意一路敲打岩锥,然后顺着绳梯向上爬。他希望自己能像岩羊那样在岩石间自由来往,全凭技术,只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用绳子。
大学毕业后Doug就移居山区靠写作和做向导为生,简洁是他生活的宗旨。他和一个朋友曾经去惠特尼山区附近滑雪,从缪尔路线的西端开始经过一个多月后到达优胜美地山谷。那个冬天,他们没有带炉子、温度计、手表甚至指南针。这一切都是为了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体验山,而不是像通常人们所做的那样。
我知道Doug的状态极佳,有足够的技术攀登Half Dome。我告诉他,最近的一些攀登中80%的路段都是只靠岩塞保护的自由攀登路线,有了岩塞,也许我们根本用不了多少岩锥。经过慎重的思考,Doug答应我说,“如果可以爬得更干净些我会去。”他的意思是根本不用岩锥。
我说,“我们可以尽量的干净,但是要带一些岩锥以防万一。”他同意了。握手以后一星期我们见面了。用岩塞代替岩锥的主意,完全反映了Doug追求简洁的作风。在攀登中,小组的最后一个成员往往会把岩锥拔下来,以求重复使用,从60年代以来,成千的攀登者在优胜美地打下又拔出了数以万计的岩锥,这使得那些天然的岩壁上疤痕累累。曾经远离人世野性十足的岩壁,现在就像一个露天的破飞镖盘。当然,人们可以把岩锥留在那里,这样对岩壁的破坏要小得多。但这样做,会使后来者的乐趣大为减少。攀岩应该是一种和自然融为一体的运动,如果你要爬的岩壁上钉了一大排岩锥,你会觉得你是在亲近自然吗?
午饭结束,我们又开始攀登。岩石上的裂缝就像地上的河流一样,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系统,可以引导我们向上,如果没有裂缝,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在光滑的峭壁上攀登。在Robbins横越上方,是一个长达180米的裂缝系统,大部分裂缝都像烟囱那样宽——你可以钻进去用你的背、肩、手臂和腿挤在裂缝里向上爬。在夜晚到来前,我们来到了一小片岩突处,这里离顶峰还有120米。在这个只有60厘米宽的岩突上我们看着壮丽的夕阳走来走去——攀登了两天后走路真是一种幸福。脱掉鞋用脚感受一下岩突上的沙粒,在这个480米高的阁楼上,不知多少世纪的风吹雨打才形成了这些沙粒。
攀岩永远都是沉思多于说话,现在也是一样。我们离昏暗朦胧的优胜美地谷底1350米,没有人说话,我们安静的吃完了晚餐——沙丁鱼、葡萄干和水。为了不在睡梦中滚下悬崖,和昨晚一样,我们把自己捆起来吊在岩壁上睡觉。
在第三天早晨清新的空气里,我们脚下的人看起来只有蚂蚁那么大了,我们感觉里他们很近,但实际上我们离的很远了。下面的路程通向“帽舌”(Visor),那是一块从峰顶伸出空中15米的巨石。我开始领攀登路线,我不断设置岩塞,并在岩塞上挂上绳梯,顺着绳梯向上爬。但爬不了多高,我又没法向上了,在一个开口朝下正对着我的岩缝上什么样的岩塞也挂不住。
Dennis喊道,“你不能用钩子试试吗?”
我找到岩石上一小块比我大拇指大不了多少的突起,顶部和光滑,正好可以用来挂“天钩”——这是一种钢制的钩子,当你可以用手指甲但又觉得指甲的强度不够大时,可以用它。我把绳梯挂在钩子上,然后向上爬,很快找到了一个可以放岩塞的石缝。
在到达“谢天谢地”岩突前,Dennis和Doug又分别开了一段路。这个岩突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当年Robbins队发现这里可以让他们避开“帽舌”而登顶。一些人曾以为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里足够宽敞可以宿营,结果爬上来一看却是大失所望——这里最宽的地方只有15英寸。
由Doug开路通过这个岩突,他爬过岩突最窄处,在开始自由攀登一个高难度石缝前,他在他所能够到的最高处放了一个岩塞。我们现在离顶峰只有45米了,朋友们已经从山的另一面顺着安全通道登顶了,正在朝着我们欢呼。我们的攀登还没结束,眼前的石裂缝窄而平行,这正是使用岩塞的大敌。Dennis很巧妙地放置了一个带螺纹的塞子,好在这些石头还很粗糙,能够支撑器械和自由攀登的组合式攀登。他用手脚支撑部分体重,其余的交给那个可怜的小塞子。
很快他到了将成为这次攀登成败关键的地方。由于石缝变得不连贯,他不得不在一条石缝上爬两步,然后再横移到一米远的另一条石缝上攀登。他的目标是一个看起来离他很近的岩突,但实际上,那里离他还有九米。当Dennis开始放置一个天钩时时间好像凝固了一般。他又放了一个特殊的最小号岩塞,用镀铬的钢片制成,只有1/16英寸厚。最后要放的还是一个小岩塞,三个人都屏住呼吸看着,我们都知道,这是最后一个难点了,这次攀登的关键就在Dennis的手中。
终于,Dennis喊了一句:拴住了!他终于把绳子拴在了岩突上一个牢固的保护点上。现在,离我们的朋友们真的很近了,我和Dennis轮流开一次路就可以到。果然,一会儿我们就在平坦的峰顶上吊上了我们的最后一只包。
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另一面沿着修好的路下山,并在靠近泉水的一个树林边扎营。我们三天来没有喝过热水,也没有吃过一点热的东西。一杯热茶,混上铝碗特有的味道,真是无与伦比的美味。晚上我们睡在厚厚的松针上,那种舒服的感觉,没有什么床垫比得上。
日出时我们开始步行10公里路到达谷底,天上的云预示着将有一场风暴。但我们已经到了车站,将我们的行李、灰尘以及臭味装上公共汽车。每个人都心满意足却又有点怪怪的失落——我们的探险结束了。我知道,只有当下次探险开始的时候,这种失落感才会消失。
纪录和天才的年代
Record And Talent Age 1975-

Todd Skinner
当时间来到上世纪70年代,优胜美地的顶尖高手们走到了他们人生的分水岭。一方面,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在优胜美地的攀登,他们希望走遍全球,去品尝不同口味的大岩壁;另一方面,黄金一代们的生活开始了转向,Fred Beckey开始了他的阿尔卑斯式攀登尝试和卡斯卡德山脉探索、Galen Rowell专注于在远征活动中用镜头纪录历史、Yvon Chouinard一心放在他的装备制造上,并在1973年创办了Patagonia服装公司、Royal Robbins也已结婚生子,开设了自己的服装公司、Allen Steck开始了海外大岩壁攀登历程,1982年他率领的队伍在中国攀登了婆缪峰,拉开了中国大岩壁世界的序幕。
嬉皮浪潮的末落和花童年代的终结也使优胜美地的鼎盛阶段暂告一段落。但是,它在攀登者心目中的地位依旧神圣,更多的是新人的身影和海外的面孔。这时候,优胜美地的创造力再度涌现,一个个攀登纪录被创造和刷新,一个个攀登天才在闪现和灿烂。
1975年,John Long、Jim Bridwell和Billy Westbay首次一天完成Nose。
1979年,Ray Jardine和Bill Price首次以自由攀登完成El Capitan西面。
1988年,Todd Skinner和Paul Piana首次以自由攀登完成 Salathe Wall。
1989年,Mark Wellman和Mike Corbett完成了Nose路线的第二次登顶。
1991年,Peter Croft和Dave Schultz创下2小时20分El Cap西面记录。
1992年,Hans Florine和Andreas Puhvel创下8小时56分的Salathe Wall速度攀登纪录;Steve Schneider用了21小时44分一天内solo了Salathes Wall; Hans Florine和Peter Croft创下4小时22分的Nose速度攀登纪录;第一个在一天内攀登Nose的女性Nancy Feagin和Sue Mcdevitt用了17小时40分。
1993年,Lynn Hill创造Nose首次自由攀登,Hans Florine14小时10分solo了Nose。
1994年,Hans Florine和Steve Schneider把Nose速攀提至6小时29分。
1997年,平山预示以37.5小时完成Salathe Wall (VI 5.13b)。

Huber兄弟
平山预示、Tommy Caldwell、Lynn Hill、Dean Potter、Tim O’Neill、Dan Osman、Huber兄弟……这些攀登明星的名字也随着大众对攀登运动的了解走向公众,但是普通人还是无法理解攀登者要追求的境界和状态,新的极限攀登类型的出现常常会吓倒一些人,优胜美地总会带给世人一些惊讶和刺激。比如说Dan Osman 尝试能被普通的保护制动住的攀登坠落。以前从未有人敢使用登山绳进行长距离蹦极。在优胜美地,Dan Osman聚集了一群攀岩者来尝试这项新运动,甚至于公园管理处都把他列为不受欢迎的人。1999年11月23日,在优胜美地Leaning Tower岩壁上,他在一次300米的坠落中遇难,留下的是他那几部堪称经典的坠落电影;Dean Potter是一个声名显赫的速攀者和Solo者,他最独特的技艺是走扁带,他一次次打破自己所创造的高空走扁带世界跨度纪录和高度纪录,甚至他曾多次进行无保护高空走扁带,这种行也给Dean Potter引来一些争议,同时,他也因为攀登犹它州的精美拱顶激怒了不少人。
直到今天,El Capitan大概有70条不同的路线,其难度相差悬殊,大部分都需要人工或自由攀登或是混合攀登。最吸引攀登者的Nose路线依然是最热门的,“Nose路线的完攀成功率是60%,身体状况优良的攀岩者平均可以用三天两夜完攀”。Wikipedia说道。当Nose路线被简约成这样的数字时,一方面让跃跃欲试的攀岩者觉得勇气大增,但另一方面也曾经发生在这条路线背后的惨剧简化掉了——包括留在Nose路线上的历史、血汗、伙伴的情义和家人的悬念。更别提那些殒落在Nose路线上的年轻生命,在Nose路线的传奇如此被量化的时候,仿佛又再死去一次。
The Nose是很多攀岩传统和议题的鼻祖。19世纪地质勘测专家给El Capitan和Half Dome下了结论:人迹绝不能至。百多年后,攀登者为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不断地发明各种辅助器械、不休止地辩论为岩壁上打洞的伦理,结果不仅Half Dome西北壁(Regular Route)和El Capitan的Nose首先成为从“不可能”到“可能”的传奇路线,优胜美地攀登的黄金年代也就此开启。
2004年10月16日,秋高气爽的优胜美地,傍晚时一场冰风暴突如其来笼罩整个谷地,瞬间困住了El Capitan上的七位攀岩者。这七人分别在四条不同路线上静待风雪稍歇、再决定继续上攀或撤退。这一等就是五天五夜。10月21日,救援队在三条路线上救下五人,单单无法拯救困在Nose上的一对日本男女。此时,他们距离岩顶只剩几个绳距、不到两百米。
这就是所有大岩壁攀登者的梦幻路线。如果再考虑优胜美地春末秋初的不测风云,攀登的风险更要重新核计。因此,炎炎夏季时,纵然岩壁晒得发烫,全世界慕名而来跃跃一试的攀岩者多得要排队。得到用身心拥抱Nose的传奇经验,不管最终是被归类在60%或是40%,只要能安全回到地面脚踏实地的攀岩者就不虚此行!
即便你永远不能成为一个攀登者,但是当你去走Half Dome的徒步山路,你可以看到缪尔在《我们的国家公园》中写道的景象:没有任何人工染成的楼台庙宇可以同优胜美地相媲美,其岩壁上每一块石头都焕发着生命的光芒……大自然仿佛在此荟萃精华。你还会看到很多城市和郊区看不到的景象,在午夜的时候探索夜空,土星、火星和水星在西边闪烁:而在黎明的时候,可以看见金星在一弯新月的东边闪耀,还有那些优胜美地的群星闪耀时!
2006年 永不停止的攀登
“在受空间限制的野外,这是更适合个人而不是集体活动的攀岩地带,能让个人在独自爬行中提升自我认识能力……登山的魅力到底何在?在于某种复杂、无法言喻的力量;在于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吸引力。”这是83岁的Fred Beckey的一段话。2006年5月,83岁的Fred Beckey再次来到中国攀登雅拉雪山,这是一个为了攀登而生的人,他怀着对雅拉雪山无限的期待而来。尽管自己已经不能亲自攀登,但是他还是愿意和年轻攀登者一起共享经历和宝贵的攀登时光。
1992年-1993年间,他先后带领两支登山队攀登贡嘎山北侧未登山峰。尽管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无尽的风霜和雨雪,尽管在都市中他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头,但是他还是来了,带着一个攀登者执著的信念来了,尽管这一次因为天气而非技术原因没有成功,我们仍为一个伟大攀登者的精神所震撼和景仰!
Fred Beckey是美国登山界的传奇人物,优胜美地的头号老爬虫,他的名字是北美攀登的代名词。当大部分人到了他这个年纪几乎不能走路,弗瑞德却依然在一些路线上领攀。好斗、粗暴、比恐龙还老,这就是Fred Beckey法则!
作为攀登史上可能拥有最多首登线路的攀登者之一,Fred的首登记录包括了那些偏僻的单绳距岩石线路、沙漠石塔,还有阿拉斯加那些最著名的山峰。Allen Steck和Steve Roper关于经典线路的权威著作——《北美50条经典攀登路线》中收录了八条Fred路线:阿拉斯加Hunter峰西山脊路线,阿尔伯特Edith Cavell峰北壁,加利福尼亚Charlotte山南壁等。
1923年,Fred Beckey出生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三岁时举家移民美国。从1940年与其兄Helmy在卡斯卡德Forbidden开始攀登,Fred开始尝试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攀登新路线;1961年同Yvon Chouinard一起攀登了1200米高的Edith Cavell北壁;1963年他独自进行了26次首攀,最有名的是1954年在阿拉斯加连攀麦金利、Deborah和Hunter。在过去几十年中,Fred的搭档都是攀登界传奇人物:Fritz Wiessner、Ed Cooper、Galen Rowell、Eric Bjornstad、Pat Callis、Yvon Chouinard和John Middendorf都和他结组攀登过,而他们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在持续多年的攀登生涯中,和他短期搭档的不太著名的攀登者数以千计。每一次攀登结束时,那些搭档都精疲力尽、迫不及待想回到“正常的”生活。这时他们往往都会看到Fred躲在电话亭里的身影,他正在和另外的同伴商量下一次探险。这就是Fred Beckey式的告别造型。

Fred-Beckey,免费保护,给口饭吃.
Fred Beckey对于山峰及其环境的热爱使他成为地理学、地质学以及其他许多自然领域的专家。拥有这样的专业知识,加上对历史和写作的热爱,他坚持了近七十年的写作。除了给美国和加拿大的登山杂志大量的投稿,他在疯狂攀登的间隙还创作了几部经典著作,包括《北卡斯卡德的挑战》、《卡斯卡德登山指南》、《麦金利山:北美冰雪皇冠》和《北美山峰》。
Fred Beckey出众之处还在于他是一个坚定的个人主义者。他蔑视权威的作风使他赢得了很多同伴和朋友,同时也触怒了那些“权威人士”。他们多次在大型远征中以个人主义、不安定因素等理由将他开除出队伍。尽管在1956年他就攀登到洛子峰海拔7500米处,他的经历和经验远比队中其他人要丰富,他仍然被拒绝加入1963年美国珠峰探险队。对此,Fred Beckey做出了回应:同年在卡斯卡德、内华达山脉、风河岭以及加拿大落基山脉的一连串首登。
事实上,Fred Beckey的最高成就是多年来的优胜美地式的生活方式。从早年开始他就把攀登作为生活的绝对重点。在经济上除了为下次出行筹集资金,其他的只要能维持就行。他的省钱招数也是花样百出,根据他的同伴所说,除了在超市的小把戏之类,还有喝咖啡时不停要求免费续杯等等。如今年逾八旬的他依然把攀登放在第一位,以著作版税、放映幻灯片、合同研究工作的收入简单维持生计。当同龄人在养老院步履蹒跚或者已然过世,Fred Beckey依然在那里——这个流浪攀登者中的圣人,依然过着纯粹而狂热、让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攀登生活。
优胜美地的传奇远远未结束,探索继续!

Alex Honnold in noses.
转载于 新野户外